第371章:明朝的西部边疆之“关西七卫”-《天地任我行之二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但后来,“明成祖”朱棣根据多路线报得知,突厥人的“帖木儿帝国”先后吞并了南面的“伊儿汗国”,并制服了东面的“钦察汗国”,又在西面战胜了“奥斯曼帝国”后,其野心迅速膨胀,竟扬言准备要发兵征服明朝。

    永乐二年(西元1404年),帖木儿领兵八十万东来攻明,但刚占领新疆“伊犁”后还没来得及攻占“新疆东部”,却在中途病死。于是,帖木儿帝国大军返回。帖木儿死后,其孙哈里承袭王位,并在永乐五年恢复了和明朝的朝贡关系。明成祖亦派使臣往祭故王帖木儿。不过,朱棣鉴于西域重要,故设置“关西七卫”。

    永乐十六年(西元1418年),歪思成为“东察合台汗国”的后代,举众西迁伊犁河谷(后世的新疆伊宁),改称“亦力把里”。"亦力"乃“伊犁”的另一音译,"把里"即“八里”。歪思与明朝继续保持经贸联系,贡奉不绝。

    西元1432年,其大汗歪思卒,其后裔互不相下,导致“东察合台汗国”分裂。其时,“亦力把里”已分裂为“亦力把里”、“叶尔羌”和“土鲁番”三国,其王皆“察合台”后裔。其后裔中一支仍采用“亦力把里”的名义,作为明朝的附属国;“叶尔羌汗国”尽有天山以南葱岭以东博斯腾湖以西之地。另一支则以“吐鲁番”为中心。

    “土鲁番汗国”即以后世的新疆吐鲁番作为活动中心,又译作“土尔番”,地处往来“西域”交通要道。“吐鲁番”在汉朝时,其地属于“车师”,隋时属“高昌”,唐灭“高昌”后置“西及交河县”,至宋时则为回鹘所占据。

    “元朝”在“吐鲁番”设有“万户府”。明成祖时始其建地方政权,以其地名称“土鲁番”。西元15世纪初,“吐鲁番”开始向明朝进贡。到了永乐十二年(西元1414年),明朝陈诚出使西域时,曾来到其地宣扬朝廷威德。

    “吐鲁番汗国”对“大明王朝”早期贡使往来不绝,其贡品主要是名马之类,贡不定。明廷对来朝贡使均授官进职,回赐丰厚。到了西元15世中叶,“吐鲁番汗国”吞并了附近的“哈刺火州”、“柳城”,从此势力渐大,而事件的起因则是“土木堡之变”。这让西域各大小势力看清了“明朝”的衰落与“瓦拉”强盛,于是纷纷站队。

    “卫所制度”是明朝特有的制度,而“西域”地区的“卫所”也被叫作“羁縻卫所”,乃    明朝于“洪武”、“永乐”年间设于边疆非主体民族地区,以当地部落首领为“都督”、“都指挥”、“指挥”、“千百户”、“都指挥使”、“镇抚”等官,赐给“敕书”和“印记”,下辖“都司卫所”,掌管当地军民政事,在后世行政级别上相当于“自治县”。

    也就是说,明朝前期也对西域进行了有效统治,之所以未设置“西域都护府”或“安西都护府”,是因为设置了“关西七卫”进行羁縻统治。但是,随着西元1449年8月31日的“土木堡事变”发生后,明朝的军事实力与政治影响力迅速衰落,也跟其他封建王朝一样丧失了对“西域”统治权,直到清朝时才又恢复对西域统治。

    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

    哈哈,多谢各位书友关注,收藏,推荐,订阅和评论本书!身为作者,我很高兴也很荣幸能为各位读者提供一部符合大众口的“都市异能”兼“修真玄幻”小说。常言道“人生苦短,笔尖修长。”是故,修真路漫漫,何处觅长生?烦恼无去处,且看书中人!愿《天地任我行之“系列”》小说能给大家带来快乐与感悟!

    本故事纯属虚构,若有雷同实属巧合!道友们,打工辛苦,时间紧迫,创作不易,点赞收藏,顺便转发,欲知情节?下回分解!(“书中自有黄金屋?书中自有千钟粟?书中自有颜如玉”?欢迎阅读我的书)

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