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六十一章代天巡狩-《武侠穿越从寻秦记开始》
第(1/3)页
废分封,行郡县,设天下三十六郡,定都咸阳。使书同文,车同轨,统一货币,统一度量衡。继续奉行以法治国,推行三公九卿制。大赏文武百官。
项少龙居功至伟,始皇帝思虑再三,封项少龙为晋王。
项少龙很诧异,一字王为亲王,又以“晋、秦、齐、楚”最为尊贵,自己又非王族,怎么能得此殊荣?
始皇帝很隐晦地告诉项少龙,从救他回秦开始,到平匈奴、灭六国,项少龙的功劳太大,已经赏无可赏,封他为王,是因为项少龙没有子嗣,将来也不会有人有资格世袭他的爵位,也就是说这个“晋王”等到他死了,就不会再有。等于变相警告项少龙想当好这个“晋王”,最好不要想过继个儿子,将来还能继承他的爵位。
好在项少龙对于绝后这种事不是很在意,在意的话,现在都四十二岁了,早就收养孩子了。
被封为晋王后,项少龙再不插手军队,一心做自己的丞相。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发展经济、改革吏制上。
其实项少龙并不是一个有能力的文官,他对很多制度上的事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,真让他自己去做,一定一塌糊涂。好在多了两千多年的见识,只要把自己知道的说出来,至于其中的利弊,自然有人替他分辨。而且他一贯秉承先小范围实验,做好调研,用数据说话,发现问题,解决问题,完善之后再大范围推广。
项少龙这丞相当的不算高明,他只知道“要想富,先修路”,于是大搞基建,四处修路,为南征百越,开凿沟通湘水和漓水的灵渠。修建都江堰的李冰已死,但修建郑国渠的总设计师郑国仍然健在,郑国渠修建多年,也培养了很多水利工程专家。灵渠修建的很顺利,渠道一成,物资可以源源不断的送达百越之地。
项少龙搞基础建设,声势浩大,但并不奴役百姓,而是靠招工,发工钱。
大秦幅员辽阔,每年都会有一些灾荒,或旱、或涝、或蝗灾,百姓困苦。项少龙的救灾方式就是以工代赈,大量招收农民工,所发钱粮都会亲自监督,最怕这里有贪腐,激起民变。
好在经过多年的经营,朝廷富裕,国家发展一直很顺利。
王翦征战多年,因为军功,封为武成候,天下一统后,开始隐居,少有理睬朝廷之事。
随着项少龙转向文官,王翦不理朝政,蒙恬渐渐成为军中一哥。
项少龙一直加强与百越之地通商,将中原的文化、繁华传与百越人,让他们知道他们的落后、荒蛮,为百越人走出大山提供便利,把很多百越人拐到中原。
休养生息五年后,公元前224年,始皇帝以杨端和为帅,大将屠睢为副,赵佗、任嚣为先锋,兴兵五十万,攻打百越。
充足的补给,精良的装备,训练有素的士卒,一举平定了百越,设立南海郡、桂林郡、象郡三郡。
始皇帝命令进军岭南的将士留守当地“屯戍”,向岭南大量移民,实行“和辑百越”的民族政策,促进汉越融合。
蒙恬率其弟蒙毅,王翦之子王贲,小将军李信发兵西北,打通河西走廊,灭月氏、乌孙、楼兰等国,疆土扩展到西域。
公元前221年,项少龙五十岁了,他自觉他的见识已经能说的都说了,丞相当的也有些无趣,就向始皇帝辞官。
始皇帝很诧异,这些年项少龙恪守本分,从不越权,他也没有猜忌之心,大秦国力蒸蒸日上,项少龙这个丞相干的相当不错,怎么突然想辞官了?
第(1/3)页